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欢迎您!

学科科研

社联二维码

学生会二维码

化工与材料类

一、生物质高温热解分级提质多联产技术

人:盖希坤                  

E-mailgaixikun@163.com  属研究所材料化工研究所

1、成果简介:针对当前大多数生物质转化技术存在的装置规模小、效率低、效益差、存在二次污染,甚至必须依靠补贴才能生存的现状,课题组在综合分析农林废弃生物质资源特和社会发展对能源和资源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质高温热解分级提质灵活生产合成气、高效活性炭、炭基肥基质等产品多联产新工艺,具有原料吃干榨净、过程热电自给、产品附加值高的优点,能够显著提升生物质资源的利用率和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

2、应用对象:农业、林业行业中具有规模加工剩余物的企业。

3、技术创新性或技术关键点:1将生物质高温热解气化重整活化进行耦合,解决了生物质转化过程中热质传递效率低与反应调控、油气结焦堵塞、反应器运动部件高温磨损等影响工业放大和长周期运行的难题。(2)开发新型下行式流化床热解反应器,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和特殊的机械结构,强化热质传递,保证固体颗粒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充分裂解,提高反应速率和反应活性,降低设备的体积和造价。3基于流态化传质传热效率高的原理,开发鼓泡流化床活化装置,合理利用高温烟气作为活化介质,实现了热解炭的高效大规模连续活化。(4)构建新型Ni基纳米合金核壳催化剂,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有效解决Ni基催化剂高温下易积碳和烧结导致催化剂失活的技术瓶颈。

4、市场及效益分析

该项目已经在山东省建立了多个生产线,促进了我国农林废弃生物质资源加工技术的绿色发展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林业现代化、形成新的绿色增长点,构建现代农林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以及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型手性催化剂的开发及潜在二氢毗喃酮、吲哚酮和香豆素类潜在抗生素药物的合成和制备

负责人:韩小瑜                    

F-mailchemhanxy@zust.edu.cn           属研究所材料化工研究所

1、成果简介:提出了针对手性中心多、结构复杂的天然产物、药物及药物中间体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氢键作用”及锚定协助诱导的不对称反应模式和催化策略,为手性链状和环状化合物的精准构建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高效经济的制备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具有生物活性分子等精细化学品的全合成中。包括二氢毗喃酮吲哚酮和香豆素类潜在抗生素药物的合成和制备。对于促进新药的发现和改进药物生产工艺、降低药物的生产成本、降低药物的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国内的医药行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

2、应用对象:有机不对称合成药物及中间体合成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通过发展新型多功能手性叔膦催化剂及不对称催化体系,高效构建若干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分子的关键骨架结构。以简单易得的原料,达成目标分子或其关键骨架结构的合成和分子修饰。从药物分子设计的视角,通过改变中间体等手段,对以上活性生物分子骨架进行改造与修饰,得到一批新骨架结构的生物活性分子和天然产物类似物衍生物,供进一步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以及药物的发现提供新思路。

4、市场及效益分析:该项目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在催化剂已被日本东京化成试剂公司及上海大赛璐手性试剂公司商业化已用在多种具有生物活性骨架结构的合成中


三、生物气绿色合成清洁能源催化剂的开发

人:吕鹏                     

E-maillvpeng0830@zust. edu.cn        属研究所材料化工研究所

1、成果简介:以生物质基合成气为原料,制备包括乙烯、丙烯的高附加值清洁液体燃料,首先以合成气转化制得甲醇,再通过甲醇转化路线(包括甲醇制乙烯、丙烯混合物的MTO工艺和甲醇制丙烯的MTP工艺)生产低碳烯烃产品。通过开发和调控催化剂结构,提高产物收率。

2应用对象以合成气为原料生产制备清洁能源的相关行业,或催化剂结构对产物收率有显著影响的气固相反应中,在催化、环境、生物等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独特的催化剂结构能够在反应中呈现出新奇的特性,可以抑制金属粒子粒径增长保持催化活性,增大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选择性,调控反应物扩散调控反应步骤,在反应中实现一些复合功能或新功能。负责人在合成气催化转化领域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4市场及效益分析研究旨在将生产过程绿色化、无害化并从化学角度使原子利用率提高,节约能源资源,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合成路线示例图:



装置图:



四、农林木质纤维生物质绿色催化制低碳(C2,3)化学品的高效转化技术

负责人:肖竹钱                    

mailzustxzq@zust.edu.cn 属研究所材料化工研究所

1、成果简介:本技术是农林木质纤维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绿色催化技术制取低碳(C2,3)化学品和生物基碳材料的高效转化技术。

2、应用对象:在精细化学品、食品等行业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制备聚乙二醇(PEG)单体乙二醇、天然食品添加剂植物炭黑等。相关研究技术工艺简单、易操作,能够为区域特色林业资源——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研究支持。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本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以农林原生木质纤维素,例如农作物秸秆、竹木质纤维素等为原料,(1)在较高的水热温度(190 - 240 °C)条件下,通过制备高效且易回收的负载型金属双功能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最终得到乙二醇等低碳多元醇、木糖等高值单糖;(2)在控制煅烧气氛条件下,在500 - 900 °C温度下,制备和精制食品级植物炭黑。相关技术已发表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Fuel, 2018, 215: 406-416.; Fuel, in press; J. Energ. Chem., 2016, 25: 434-444.; J. Renew. Sustain. Energ., 2017, 9: 7164-7183., 等)。




五、聚砜制备工艺及产业转化

人:赵先亮                  

E-mail:xlzhao@zust.edu.cn 属研究所材料化工研究所

1、成果简介:

聚砜是略带琥珀色非晶型透明或半透明聚合物,力学性能优异,刚性大,耐磨、高强度,即使在高温下也保持优良的机械性能是其突出的优点,热稳定性高,耐水解,尺寸稳定性好,成型收缩率小,无毒,耐辐射,耐燃,有熄性。在宽广的温度和频率范围内有优良的电性能。

2、应用对象:

聚砜主要用于电子电气、食品和日用品、汽车用、航空、医疗和一般工业等领域。

3、技术创新性或技术关键点:

该项目具有以下创新点:解决了在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过高,分子量较低的难题,优化了加工造粒困难,材料变色等缺点。

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包括,制备过程中的脱水技术,加工造粒的低温控制,聚砜产品的颜色控制,得到无色产品。

4、市场及效益分析

该项目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效益。研制开发的聚砜工艺,达到项目的预定研究任务和技术要求,经实际应用并获得用户满意,已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一年可产生300万元经济效益。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六、加氢类催化剂的开发

负责人:邢闯                          

E-mailxing@zust.edu.cn                  属研究所材料化工研究所

1、成果简介:本催化剂为高效、廉价铜基催化剂,目标产物收率99%以上。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寿命长。适用于短链酯加氢反应,如醋酸仲丁酯、醋酸甲酯等。该工艺为高压固定床,可在高空速下情况下,获得高收率产品。同时,本工艺特点适合含有酸性原料情况下的酯加氢反应,催化剂耐腐蚀,寿命长。

2、应用对象:酯加氢,烯烃加氢,腈加氢等。反应釜加氢,气固相加氢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催化剂成本廉价、工艺开发周期短、收率99%以上。



七、碳包覆铅粉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负责人:邸婧                     

F-maildijing@zust. edu.cn          属研究所材料化工研究所

1、成果简介:铅碳超级电池是一种将超级电容器与铅酸电池结合的新型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优点。本项目研究了一种碳包覆铅粉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并将其用于铅碳超级电池的电极,使电池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2、应用对象:相关技术可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动力系统,如铅碳超级电池,除此之外,也可用于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系统的电极材料制备。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本技术的主要特点能够用简单的方法对铅粉进行碳包覆,同时加入析氢抑制剂,抑制碳材料的析氢。制作的铅碳超级电池,不仅具有碳材料的高功率性能,也有铅粉的高容量特性,并且可以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4、市场及效益分析:本技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包覆均匀、绿色环保,制备的电极材料成本低廉、极板机械强度好,高倍率性能优越,在铅碳超级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八、生物质基合成气制备高值化学品催化剂的开发

负责人:吕鹏                     

E-maillvpeng0830@zust. edu.cn       属研究所材料化工研究所

1、成果简介:

以生物质基合成气为原料,制备包括液化石油气(LPG)、低碳烯烃、汽油、柴油、甲醇、乙醇等高附加值化学品。针对合成气在不同催化剂上的反应特点,设计或改良具有高转化率、高选择性的新型催化剂。在多段反应中耦合分子筛与金属催化剂的优点,研究多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组成和结构,通过调控反应步骤,优化反应条件,确定催化剂的组成、微观结构、酸碱性等对于反应的影响。

2、应用对象:可以应用到以合成气为原料生产制备清洁能源的相关行业,或催化剂结构对产物收率有显著影响的气固相反应中,在催化、环境、生物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具有独特结构的催化剂能够在反应中呈现出新奇的特性,可以抑制金属粒子粒径增长保持催化活性,增大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选择性,调控反应物扩散调控反应步骤,抑制积碳抗烧结提高催化剂寿命,在反应中实现一些复合功能或新功能。课题组目前在合成气催化转化领域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




九、液质联用技术高效研究生物样本中化学成分的技术

负责人:王宏鹏                    

F-mailwanghongpeng@hotmail.com     属研究所材料化工研究所

1、成果简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用时短、扫描范围广等特点,能够给出相对误差小于5×10-6的精确分子质量信息和二级特征裂解碎片离子信息。超高效液相色谱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为高通量筛选提供了便利,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对准分子离子峰及其二级碎片的高分辨分析可以强有力的证明混合物中未知物质的结构,充分确保了指纹图谱的可靠性。通过精确分子量及其对应的裂解碎片信息结合UNIFY专业数据库可以对供试品进行全成分扫描与快速鉴定,为中药成分的分析提供方法。

2、应用对象:1)可广泛用于食品药品的分析检测,尤其对中药成分的快速有效的鉴定,为筛选优质药材,繁育高经济价值的中药材,并进一步开发相关创新型产品等提供科学依据。(2)对中药等材料中的未知成分进行高效快速分析。(3)为中药组学研究提供相关科研服务。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具有针对于微生物和中药中成分的专业数据库,可以快速解决大量样品中化学成分的定性与组学分析。



十、一种农用药物的微纳米化包埋缓释技术

负责人:柳永                       

E-mail79046581@qq.com 属研究所材料化工研究所

1、成果简介:农药制剂的配方对药效发挥影响巨大,微胶囊化或乳化是最常见的农药剂型。一般情况下微胶囊化或乳化后,农药颗粒的直径仍在100μm以上。农药的微纳米化,能够将药液颗粒直径控制在1μm以下,同时借助包埋作用能够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目前通过微乳化或微纳米化包埋,已经实现了仲丁灵、菌核净、脱落酸、农用链霉素等药物的微纳米化包埋控释,田间有效施药量均显著下降。

2、应用对象:农用药物、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亲水或亲油成分的高效包埋和可控缓慢释放。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针对靶标分子理化特性,设计静电自组装、物理包埋、乳化包埋方法或多方法组合应用,实现靶标分子的高效包埋与可控缓慢释放。微纳米化包埋颗粒目标分子负载量高,颗粒小分散稳定,药物分散率高于传统微胶囊。包埋体系中壁材分子理化特性、缓冲体系、表面活性剂种类与组合是该技术的关键点。授权发明专利2件,发表研究论文1篇。




生物技术

一、餐厨废弃物等有机质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人:蔡成岗                    

E-mailccg0516@zust.edu.cn 属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

1、成果简介:

随着城镇化发展,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7%-62%的餐厨垃圾(餐饮垃圾+厨余垃圾)的合理、绿色化利用成为重要问题。课题以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产生的酶作为技术支撑,开发了餐厨废弃物利用的关键技术,以促进其合理、高值化利用。

2、应用对象:

餐厨等有机质废弃物的微生物菌群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可以用于家庭、餐厅、社区、农贸市场等等多个场景,实现餐厨类有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3、技术创新性或技术关键点:

采用耐热、耐盐复合微生物菌群处理餐厨等有机废弃物,适合高温处理过程;采用天然有机质作为辅料加强菌剂的作用效果和时间,实现以废治废;副产物可开发为肥料,实现循环利用。授权相关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4、市场及效益分析

基于耐高温复合微生物菌群的餐厨废弃物等有机质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在餐厨等有机质高效利用、废弃动植物资源高效开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天然番茄红素发酵制备技术

负责人:陈贵才                  

E-mail: 105013@mail. edu.cn
       所属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

1、成果简介:


番茄红素属于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其抗氧化性能在所有类胡萝卜素中最强,有延缓衰老、预防癌症、增强肌体免疫能力等功效。天然植物中的番茄红素含量较低且提取率低,生产成本高,难以满足需求。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番茄红素产品质量和生理活性完全和天然提取产品相同,且不受季节等因素影响,是天然番茄红素理想的制备方法。本项目通过现代生物育种、发酵工艺优化及放大、稳定化干燥等工艺技术集成,制备出高稳定性番茄红素制品。

2应用对象:本项目可广泛用于医药领域、保健品领域、美容化妆品以及畜牧业等领域。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1)掌握了三胞布拉氏霉菌发酵放大工艺及规律,突破放大难点,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2) 利用稳定化技术结合喷雾干燥工艺技术,提高了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避免了贮藏、销售过程中因不稳定而带来的损失。

4、市场及效益分析:受番茄红素提取技术的限制,从番茄或其副产品中提取番茄红素的收率不高,导致番茄红素天然提取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整体较低,而目前现有的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的规模及效价较低,全球的供给量远小于需求量。在中国番茄红素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行业规模比较小,发展空间大,市场需求的增长潜力大。




三、生物催化剂平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人:黄俊                    

E-mailhuangjun@zust.edu.cn       所属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

1、成果简介:

世界经合组织(OECD)指出:“生物催化技术是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它的特点是高效性、高选择性和低污染。作为生物技术第三次浪潮的标志,生物催化技术已成为我国重要科技与产业发展战略,生物催化的关键是开发可达到工业要求并具有知识产权的生物催化剂。虽然已鉴定的酶有数千种,但是能达到工业应用要求的酶及菌种多为国外专利垄断,且由于国内技术还相对薄弱,工业生物催化中酶的开发滞后于生产需求。

2、应用对象:

各种可工业应用的生物催化剂和高附加值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制备的生物催化工艺。例如,手性胺是大量重要药物合成的关键中间体或手性砌块,含手性胺砌块的“重磅炸弹”药物包括西格列汀、卡巴拉汀、西那卡塞等。

3、技术创新性或技术关键点:

利用掌握的蛋白理性设计、定向进化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搭建高效的蛋白质进化平台,酶工程平台以及高通量筛选平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可工业应用的生物催化剂,高附加值医药中间体,以及原料药制备的生物催化工艺。其中手性胺生物合成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生物催化合成γ-氨基丁酸以及手性胺产品具有产业化的前景

4、市场及效益分析

在不对称催化工艺的研究中,酶催化以其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无重金属污染等优点被公认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催化技术,酶催化对底物的高度专一的立体、区域和化学选择性使其成为手性药物合成的利器。虽然酶的开发周期较长制约了酶催化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但是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对绿色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视,利用酶催化等绿色化学的理念来指导制药工艺,将会在制药工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四、人源天然抗菌肽的产业化中试基地建设

负责人:吴志宏                     

E-mailzhihongwu@zust.edu.cn  所属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

1、成果简介: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污染,许多细菌产生耐药性或快速进化成致命性的超级细菌。当前,由于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细菌感染发生的死亡总人数已经超过癌症和艾滋病的总和。世卫组织正式发布了“全球濒临抗生素枯竭”的报告,我国也颁布了“全面禁抗”的国策。以天然抗菌肽替代化学抗生素的使用是当前最有效的科学策略,并取得共识。本项目基于项目负责人从事德国重大研发计划和德国总理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组建国际上取得杰出成就的抗菌肽科学家团队,开发了系列安全、高效的人源皮肤天然抗菌肽,以满足迅速发展的大健康市场的需求。

2、应用对象:食品工业、饲料工业、日化工业、国防防疫、医药。

3技术创新性或技术关键点抗菌肽替代化学抗生素应用于家庭日用、医疗卫生、消毒杀菌等市场,是今后最大的投资热点。同现有抗菌肽(如溶菌酶、天蚕素及聚赖氨酸等),本项目开发的人源天然抗菌肽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性最高,并能避免人体免疫排斥、无毒副、应用范围广。

4、市场及效益分析:该项目已获湖州市2019“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企业及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资助,在长兴县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了天然抗菌肽中试基地,并与我校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成立抗菌肽联合研发中心。项目组成员Stephan Weidinger教授入选浙江省资助。

抗菌肽在国内的市场已经形成,2019年全国市场达5000亿。今年,我国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禁用抗生素的文件,抗菌肽市场将会迅速扩大。本项目将在湖州建成一个国际领先水平的抗菌肽中试平台,并依托核心成员参与的国家发改委“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浙江省饲料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制定抗菌肽替代化学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质量标准。同时,获得兽药和人皮肤湿疹新药临床1-3期批件,并完成相关试验,国家I类新药生产许可批件。


五、临床血浆替代品及食品添加剂葡聚糖绿色合成工艺研究

负责人:吕常江、黄俊                 

F-mailyangtzelv@zust.edu.cn 所属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

1、成果简介:葡聚糖(dextran)为细菌性多糖之一,又称右旋糖酐,其工业化生产是由在蔗糖溶液中培养的肠膜明串珠菌所产生的葡聚糖蔗糖酶催化下列反应而生成的:n蔗糖葡聚糖+n果糖;存在能耗高、发酵周期长、产物成分复杂、分离困难等缺点。新开发的dextran合成工艺基于乳酸菌细胞工程实现了葡聚糖蔗糖酶高效分泌表达和dextran的一步法酶催化合成,解决了上述技术瓶颈,具有效率高,成本低,适宜工业化放大等优点,既可以减少该产品合成中三废的排放,实现其绿色合成;又能大大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及市场发展前景。

2、应用对象:葡聚糖具有非离子性和较好的稳定性,在医药、化妆品及食品等行业被广泛应用,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在医药领域:分子量为400006000070000 g/mol的葡聚糖分子在临床上作为血浆的替代品,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和扩充血容量的作用;含有分子量为70000 g/mol的葡聚糖分子的滴眼液可减轻眼部干燥引起的灼热、刺激感等不适症状,保护眼球免刺激,减轻由于暴露于风沙或阳光下造成的眼部不适。在化妆品领域:作为功能成分直接加入化妆品中,具有保湿滋润等特性。在食品领域:作为调节剂、稳定剂、增稠剂直接加入到糖果及乳制品等食品中,以获得希望的口感和形状。此外,还可作为合成葡聚糖凝胶的材料。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1) 发酵周期短,能耗低;(2) 实现了功能蛋白胞外分泌及产物的高效合成;(3) 产物成分简单,易于分离。

4、市场及效益分析:产品及工艺创新性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医药、化妆品及食品等行业广泛应用,市场发展前景很好。



制药工程类

一、液体创可贴的产品开发

负责人:黄娟                   

F-mailhuangjuan@zust.edu.cn 所属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

1、成果简介:本技术拥有独特的处方,可将创面的持续消毒功能与创面的持续保护功能合二为一,隔绝外界环境中的细菌,成膜,保护创面,促进愈合;所含抑菌活性成分能够能有效杀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球菌,达到抑菌和消炎的效果,对伤口愈合有较好的作用。含有适量的天然局麻成分,迅速阻断创面痛觉神经递质的传递,使用后30秒即可显著降低疼痛感。以涂抹或者喷出的方式涂药,在创面上能够快速形成弹性透明的保护薄膜,没有形状的限制,透气性比传统创可贴好,具有良好的防水性(不怕洗澡,直接与水接触浸泡也不会产生渗透)。涂抹患面不油腻,不沾衣褥,活动自如,清洁干爽。

2、应用对象:适用于人体任何皮肤和黏膜的消毒杀菌。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1)速效固化,防水、防尘、阻菌;(2)兼具抑菌与止痛功能;(3)透气性能优越

二、水胶体医用敷料的产品开发

负责人:黄娟                      

E-mailhuangjuan@zust.edu.cn 所属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

1、成果简介:本技术拥有独特处方,在高内聚强度的胶体中引入高吸水性高分子材料和抑菌功能成分,使产品能够很好地附着于伤口基部,提供并维持有利于创面愈合的密闭湿性环境,促进微血管的增生和肉芽组织的形成,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坏死组织;水胶体含有内源性的酶,能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发挥清创功能,从而加速创面愈合。水胶医用敷料防水、透气,阻隔外界细菌入侵,保护伤口。可根据产品颜色变化提示更换时间。易于移除且不损伤新生组织,减轻疼痛,减少换药次数。良好的弹性及自粘性,使用方便舒适。可以开发成透明贴、溃疡贴、减压贴、蝶型贴等多种形式。

2、应用对象:适用于多种不同伤口的治疗,特别是对于慢性、难愈性伤口具有显著疗效。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1)吸水性能优越;(2)抑菌性能好



三、高吸水性聚氨酯医用泡沫敷料的产品开发

负责人:黄娟                     

F-mailhuangjuan@zust.edu.cn 所属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

1、成果简介:本技术拥有独特处方,通过吸水改性的聚氨酯医用泡沫敷料吸水倍率和速率大大提高,能够很好地吸收血液和渗出液,止血效果好。质轻柔软,不粘连,患者使用较舒适。对光热跟稳定,即使长期存放敷料颜色也不发黄。

2、应用对象:适用于一般浅表性伤口、褥疮、糖尿病、烧伤、静脉伤口、动脉伤口及一般手术创口的止血吸液。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1)敷料柔软细腻;(2)吸水速度和吸水倍率高;(3)产品不易发黄

四、生物活性玻璃的产品开发

负责人:黄娟                      

E-mailhuangjuan@zust.edu.cn 所属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

1、成果简:本技术开发的生物活性玻璃具有特殊组成和形貌,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率、较高的化学活性及吸附特性,能够增加创面对氧的吸附,促进微血管的增殖与生长,在创面可以快速进行离子交换,拥有较快地诱导皮肤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创面上快速生长,形成碱性环境,发挥抗菌、消炎作用,主动促进各种皮肤和粘膜创面损伤的自修复,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从而导致更高的生物活性。其化学成分类似于人体内自然存在的无机元素,能较好地调节创面细胞的功能和创面愈合环境,能与骨组织及软组织相连接,安全、稳定性、高效,是一种理想的促创面愈合的生物材料。

2、应用对象:适用于大面积伤、化学性灼伤、褥疮以各类切割伤、跌挫伤、烧烫伤和体表溃疡、口腔溃疡治疗及口腔、牙周及骨骼等护理修复。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1)体外矿化活性高;(2)既可用于骨组织填充,也可用于软组织修复;(3)可开发成多种类型



五、自愈水凝胶的产品开发  

负责人:黄娟                      

F-mailhuangjuan@zust.edu.cn 所属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

1、成果简介:本技术采用物理-化学复合交联技术开发出能够在材料受到外部损伤后,经自身修复形态、性能接近或达到损伤前状态的一类新型智能材料,所开发的自愈水凝胶具有响应时间快,自愈后力学强度恢复良好的特点。

2、应用对象:该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工程领域,如医疗缝合、靶向给药、工业密封剂和自修复塑料等方面。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1)材料生物相容性好且自带抑菌功效;(2)粘性和机械强度可根据用途进行调节



六、硅凝胶疤痕贴的产品开发

负责人:黄娟                       

E-mailhuangjuan@zust.edu.cn 所属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

1、成果简介:本技术采用医用硅橡胶及硅凝胶组成,贴敷在因手术、车祸、割伤或烧伤而留在身体任何部位的已愈合疤痕增生性疤痕瘢痕疙瘩)上,无需其他敷料固定,使用方便、清洁舒适。产品质地柔软,贴合舒适,耐撕裂,具有良好的保湿透气性、压敏性和细菌屏障等优点,能够使疤痕软化消退、色素变浅,减轻疤痕干燥产生的瘙痒疼痛感觉,从而有助于疤痕整体情况的改善,是治疗增值性疤痕及疤痕疙瘩的理想医用材料。

2、应用对象:适用于体表外伤、烧伤及手术愈合后的增生性疤痕的修复,以及用于疤痕疙瘩的治疗。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1)粘附力好,可重复使用;(2)敷料柔软亲肤



七、骨质疏松新药奥丹卡替关键中间体的绿色合成工艺研究

负责人:韩小瑜                       

F-mailchemhanxy@163.com 所属研究所:生物医药研究所

1、成果简介:骨质疏松新药奥丹卡替关键中间体的绿色合成工艺研究

2、应用对象:国民医药领域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本项目致力于骨质疏松新药奥丹卡替关键中间体(S)-4-氟亮氨酸乙酯合成新技术研究,仅需三步左右的合成步骤即可实现(S)-4-氟亮氨酸乙酯的合成。新开发的(S)-4-氟亮氨酸乙酯合成工艺解决了合成路线长、成本高等技术瓶颈,具有效率高、选择性好、成本低,适宜工业化放大等优点,既可以减少药物合成中三废的排放,实现药物的绿色合成;又能大大降低(S)-4-氟亮氨酸乙酯生产成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及市场前景显著

4、市场及效益分析:奥丹卡替,作为国际制药巨头默克公司最具潜力的新药之一,掀起了国内各大仿制药公司仿制的热潮。这也为其关键中间体(S)-4-氟亮氨酸乙酯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目前国内(S)-4-氟亮氨酸乙酯高昂的售价,为(S)-4-氟亮氨酸乙酯合成工艺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短期内,国内市场对(S)-4-氟亮氨酸乙酯需求可达数百公斤,远期需求将达到数吨的规模。因此,(S)-4-氟亮氨酸乙酯合成新工艺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应用和产业化前景,能够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促进绿色制药产业升级作出重要贡献。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一、特殊膳食食品营养与应用关键技术

人:肖功年                  

E-mailxiaogongnian@zust. edu.cn    所属研究所食品健康研究所

1、 成果简介:

针对中国宝宝身体素质、母乳成分、老年人身体变化等基础上,探索营养健康乳粉智造关键技术研究意义显著。成果集聚团队10多年产学合作成果,实施了精准营养调控,开发了抗过敏、提高免疫力、辅助睡眠、辅助记忆、延缓肌肉衰减等功能性产品,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

2、应用对象:政府部门、食品企业等。

3、技术创新性或技术关键点:

针对配方乳粉加工关键技术开展了研究,开发了离心除菌、真空配料、密相输送、高纯蒸汽直接喷射、微胶囊化等关键技术。

4、市场及效益分析

项目在合作单位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业化,可针对特殊膳食和特殊营养需求开展合作,市场前景广阔。



二、液态乳制品提质与跨界融合关键技术

人:肖功年                  

E-mailxiaogongnian@zust. edu.cn    所属研究所食品健康研究所

1、 成果简介:

针对乳清析出、凝乳不结实、物流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搬运、碰撞等带来的损伤等问题,开发了益生菌混合发酵、酸乳发酵关键技术,模拟不同车速、运送时间、不同路况等因素,对冷链抗震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方案等。授权发明专利20多件,发表科研论文40多篇。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2、应用对象:政府部门、食品企业等。

3、技术创新性或技术关键点:

探明了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共同发酵特性,明确了混合菌株发酵过程品质变化规律与调控机制,主体风味物质双乙酰含量精准控制在12-18mg/L,在国内首次结合冷链控制技术探索“真鲜奶吧”互联网+融合技术,通过模拟运输过程以及大数据远程控制技术,实施跨界融合技术创新。

4、市场及效益分析

部分提高凝固性发酵控制技术不仅在风味发酵乳中推广,也可在乳饮料中实施推广,市场前景广阔。



三、婴幼儿配方乳粉脂质母乳化共性关键技术

人:何光华                

E-mailheguanghua8888@126.com   所属研究所食品健康研究所

1、成果简介: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泌乳期共计1464例母乳的脂质组成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涵盖脂类组成、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sn-2位脂肪酸组成和磷脂组成的母乳脂质数据库;基于母乳脂质数据库,分别从脂类组成、脂肪组成、甘油三酯sn-2位脂肪酸组成及磷脂组成四个方面进行了脂质母乳化技术研究,成功开发新一代脂质母乳化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经临床验证具有显著软化婴儿粪便、促进婴儿肠道对饱和脂肪酸和钙吸收的营养功效及预防食物过敏及肠道感染的效果

2、应用对象: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

3、技术创新性或技术关键点:

1)初步建立母乳脂类组成、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sn-2位脂肪酸组成和磷脂组成的母乳脂质数据库;

2)利用MATLAB工具箱中的线性规划函数,通过优化实现了脂肪酸组成、脂类组成、甘油三酯sn-2位脂肪酸组成和磷脂组成母乳化,解决当前国内脂质母乳化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

3)建立脂质氧化稳定性快速测试方法,实现成分复杂的粉末产品货架期的快速预测。

4、市场及效益分析

该技术在贝因美公司实现产业化,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63816万元,利税9856万元。


四、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系列

负责人:毛建卫                  

E-mailzjhzmjw@163.com 所属研究所食品健康研究所

1、成果简介:

率先提出了植物酵素(Plant Jiaosu)定义、中英文命名,开发了工业化生产植物酵素发酵菌种及菌剂、研究了植物酵素多元复合菌协同发酵与定向转化稳定化工艺和多参数发酵过程监测技术,建立了植物酵素品质评价指标体系。项目成果在江西仁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中恩(天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黎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进行中试转化并规模化生产,建立了蓝莓酵素、金银花酵素、黑蒜酵素等产品生产线12条。该成果在6家企业中应用推广,近三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0.0882亿元,新增利润1.8014亿元。获得 2022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2年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篇论文获2021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1篇入选2020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领跑者5000

2、应用对象:以植物资源为原料制备的产品可用于食品、功能性食品、化妆品、保健食品及配料或添加剂。

3技术创新性或技术关键点属于植物全生物利用的典型代表,实现植物资源的高值化和全质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为植物资源中的活性成分梯度提取。

4、市场及效益分析: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好,产品可用于多个领域。

五、不同纯度萝卜硫苷、萝卜硫素产品

负责人:吴元锋                   

E-mailwuyuanfeng@zust.edu.cn 所属研究所食品健康研究所

1、成果简介:萝卜硫素(sulforaphane)又称莱菔硫烷,是西兰花中的萝卜硫苷(Glucoraphanin)经黑芥子酶水解产生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大量的研究表明萝卜硫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抑制肿瘤转移、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因此萝卜硫素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抗癌药物,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技术开发的萝卜硫苷、萝卜硫素产品可作为医药和食品保健品原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应用对象:中间体,保健品原料。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本技术采用西兰花籽为原料,采用溶剂萃取法得到萝卜硫苷粗品(5-10%),并通过离子交换技术纯化得到高纯度萝卜硫苷产品(70-80%);采用酶解法提取得到萝卜硫素粗品(5-10%),并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得到高纯度萝卜硫素产品(70-80%),通过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可进一步纯化萝卜硫素(>90%)。本技术还通过微胶囊包埋技术得到稳定性较高的萝卜硫素微胶囊产品,显著提高萝卜硫素的稳定性。相关成果发表SCI等论文1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


六、特色果蔬冷链物流保鲜技术

负责人:班兆军                      

Email: banzhaojun@zust.edu.cn           所属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1. 成果介绍:成果主要针对我国大宗和特色果蔬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对其采后生理病理、贮藏设施、预冷方式、保鲜剂、气调处理、包装材料、物理保鲜、物流设备及管理等环节进行研究,开发出一系列针对不同果蔬的简易、经济、安全、适用的保鲜方案。


2. 应用对象:本成果应用于农业科技企业及园区、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

3. 技术创新性及关键点:我国园艺产品由于采收不当、采后处理技术落后、贮藏条件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损耗率高达总产量的20%30%。因其果品蔬菜品种、产地、栽培条件等不同,决定了其生理特点均有差异。该成果针对农产品采后的内因和外因进行调控和分析,确定最优保鲜技术方案,以降低采后损耗率,力求工艺相对简单、经济、安全,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相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种果实保鲜,并开发了高透性保鲜膜、专用保鲜剂、生物保鲜剂等产品,已申请和授权多项专利。

4. 市场及效益分析:我国目前果蔬年总产量约9.3亿吨,贮藏量达产量30%计,市场总需求量约3亿吨,损耗率按降低5%计算,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该项目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益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社会效益。



七、调味菌菇粉的生产技术

负责人:刘士旺                   

E-mail79046581@qq.com 所属研究所食品健康研究所

1、成果简介:食用菌的深加工是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延长食用菌产业链的重要方法。本技术根据食用菌风味多样、易加工成粉的特点,将食用菌加工成具有调味功能菌菇粉。

2、应用对象:适用于对秀珍菇、香菇、双孢菇、杏鲍菇、海鲜菇等多种食用菌原料的干燥、磨粉和调配,将其制成风味俱佳的天然调味品。

3、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创新性:不同食用菌具有不同的风味,根据食用菌各自的风味和营养特性,创造性复配出色香味俱佳的调味菌菇粉是本技术的主要创新点。技术关键:菌菇原料的预处理方法、干燥流程、烘干温度、复配工艺是该技术的关键。授权发明专利2件。



八、食品级水溶性α-葡聚糖的开发与应用

负责人:吕常江              

E-mailyangtzelv@zju.edu.cn   所属研究所食品健康研究所

1、 成果简介:α-葡聚糖是由葡萄糖脱水而成的多糖,被广泛运用于医药、精细化工、石油开采、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在食品领域,α-葡聚糖可以直接加入食品中改变产品的质地,需求量巨大。与日、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发酵生产α-葡聚糖的产率相对较低,仅为蔗糖质量的20%-30%,不足理论产率的64%;且产品质量较次,部分指标达不到欧美、日本药典标准,缺乏国际竞争力,无法实现出口,致使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少。本项目开发了一种高效合成α-葡聚糖的食品级重组工程菌株,为提升我国α-葡聚糖的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2、 应用对象:医药、精细化工、石油开采、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3、 技术创新性、领先性或技术关键点:目前国内外α-葡聚糖的工业化生产皆由肠膜明串珠菌以蔗糖为底物厌氧发酵而成。然而,直接发酵法生产α-葡聚糖时,菌体与产物分离困难、产物分子大小难以控制、杂质较多。本项目构建了能够高效表达并分泌葡聚糖蔗糖酶,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级重组工程菌株。前期中试研究显示,该菌株催化蔗糖生产α-葡聚糖的效率为目前国外工业菌株的6-7倍以上,且菌株发酵与催化过程相分离,产品合成过程可控化强,纯度高;同时有效规避了国外相关知识产权。

4、 市场及效益分析:α-葡聚糖市场需求巨大,全球每年销售额近二百亿美元。与欧美市场高达8万美元/吨的价格相比,国内α-葡聚糖的价格仅为6万人民币/吨。项目的实施将打破国外高端市场垄断,提升我国α-葡聚糖的市场竞争力。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浙江科技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xcb@zust.edu.cn  浙ICP备11051284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318号浙江科技大学习得园C2-6楼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507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