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适逢我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之际,首届“古树梨花艺术季暨保护古梨树共同行动”在大理茈碧湖畔梨园村隆重举办。本次活动由浙江科技大学省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单位指导,大理地方行政部门与村组协同支持,旨在践行古树名木保护行动,推动古梨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活动选址于千年"古梨树王"荫蔽下的苍劲古梨树林,主办方邀请了来自浙江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生态学、生物资源、历史民族文化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著名的音乐人、艺术家等围绕古梨树生态保护、古梨树生物资源、古梨树保护与发展的实践、古树生态的乡谣文化、古梨树村历史人文研究等进行了多维度的论坛专题发言和展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音乐人、艺术家、公益组织代表、海外留学生及周边村民等700余人参与。

我校二级教授、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食药物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毛建卫教授受邀出席并作主旨发言。毛教授曾多次受云南省政府、企业等的邀请,在云南开展高原古梨树等生物资源的调研工作。
毛教授在发言中转达了当地年长乡贤和村民的心声: “当年因为要卖古树梨,走出了偏僻的大山,进入了大城市,认识了外面的世界。当年因为有古树梨卖出去,才有小时候读书的学费,古梨树是我们的命根子,是我们命运的引子,是改变命运的媒介”。他强调,梨园村古梨树群落在文化传承、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教授呼吁,要敬畏古梨树、感恩古梨树、保护古梨树。万年芘碧湖,千年古梨树,梨园古村落,白族古家风。他建议,针对梨园村古梨树群落的保护与发展,可以申报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古梨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融合。

本次活动通过专题发言、艺术展示、文化研讨等多种形式,围绕古梨树生态保护、生物资源利用、乡谣文化传承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为古梨树群保护与发展拉开了序幕。未来,各方将继续携手,共同推动古树名木保护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初稿:王珍珍 初审:付阳 终审: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