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专业

热烈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来生物工程系深造学习


这里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

 

生物工程系下设生物工程专业,我校2001年设立。依托浙江省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生物工程专业是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生物工程专业所在的生物产业是国家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杭州13个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之一。生物工程系现有师资22,其中教授6博士18海外留学背景9人。生物工程系近五年投入800万元现有仪器设备总值1600余万元。根据省内外高校各自的办学条件和优势,在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中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生物工程系开设了不同的培养方向,如生物化工、生物基材料、生物制药、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等。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围绕国家和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面向浙江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能在生工、医药、化工、材料、能源、资源、环境、食品等领域从事生工产品生产与检测、生工工艺设计与开发、生工项目实施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并能承担科技、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社会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过15年的建设和发展,凝练出生物资源生化制造特色专业建设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生物资源生化制造专业发展方向。

培养目标: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能在生工、医药、化工、材料、能源、资源、环境、食品等领域从事生工产品生产与检测、生工工艺设计与开发、生工项目实施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并能承担科技、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社会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以技术及管理骨干的角色,带领团队在创造性工程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就。

主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学基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艺学原理、生化工程设备、专业英语、生物工程分离技术。


一、教学建设与改革

1.专业教学建设:5年来,专业依托学科建设,先后获得省新兴特色专业、浙江省一流学科等10多个学科专业建设平台;拥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引进国外优质课程和企业优秀课程6门;实验实习基地完善,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

2. 培养方案修订:聘请了行业企业专家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应届及毕业5年以上的学生代表组成修订小组,先后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三次修订工作,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行业的需求。

3. 课程体系整合: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和实践教学五部分组成,专业课程根据学科特色分二个模块,实现了在同一专业中,可以根据社会需求,为生物工程各个领域和相关行业工业部门培养不同规格、不同类型人才的目标。

4. 教育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所教、所学与产业所需相脱钩”和“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相脱节”等问题,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产出为导向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并实践了“实学实效”教育,造就“三实”人才培养特色教学;针对学生“缺乏理想和专业兴趣、学风浮躁、学习效果差和‘厌学’”等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了能有效帮助和鼓励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新方法。

5. 考核评价与持续改进:变单一以期末考核为主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为注重过程考核,多种考核方法并举的方式。同时加强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注重产出导向,并持续改进教学过程,保障教学质量。

二、主要成效

1.社会影响力

本专业主动与国家、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物产业特别是农副产品生化制造领域对接,获批省部级以上学科平台10多个,专业教师担任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等社会学术职务10余人次,聘请“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科技型企业家”作为客座/兼职教授28人,已与浙江赞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20余家上市公司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合作实习实践教育基地,与浙江新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扩大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持续的专业建设,培养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改革纵向深入。专业招生该有大类招生,进一步突出特色专业优势。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出版了专著1部,主编参编教材10多部,并在《中国大学教学》、《中国教育报》、《浙江教工》等20余家杂志或媒体进行了报道,社会影响较大。

2.培养目标达成度

2014年下半年开始,本专业组织教师开展专业建设教学研讨多次,提出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后的培养目标为: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能在生工、医药、化工、材料、能源、资源、环境、食品等领域从事生工产品生产与检测、生工工艺设计与开发、生工项目实施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并能承担科技、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社会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以技术及管理骨干的角色,带领团队在创造性工程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就。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对学生专业工作能力(可到生物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生产、检测、设计、开发、项目实施及管理工作)和综合素质(国际视野、承担科技、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社会责任)的总体要求,对毕业五年学生的发展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逐年提高,70%左右成为化工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管理骨干。

3.学生培养质量

学生获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等各类竞赛奖10多项50余人次,学科竞赛参与率50%以上;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春萌计划等40多项。获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毕业生、校内外优秀学生奖学金50余名;考研率连年在10%以上,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直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初次签约率多年保持在98%以上,高出浙江省同类专业平均水平近10%,专业相符度达70.2%,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为81.9%,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6%以上,许多毕业生成为生物产业与行业及企业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员等。

专业教学建设和课程改革成果2014年分别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生物工程141班级获校特优学风班荣誉称号

生物工程专业在全国各高校中设立的时间在2000年前后,我校是2001年设立,省内外高校根据各自的办学条件和优势,在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中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开设了不同的培养方向,如生物化工、生物基材料、生物制药、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等。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围绕国家和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面向浙江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能在生工、医药、化工、材料、能源、资源、环境、食品等领域从事生工产品生产与检测、生工工艺设计与开发、生工项目实施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时具有国际视野,并能承担科技、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社会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过15年的建设和发展,凝练出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特色专业建设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专业发展方向,主要的优势和标志为:

1.“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新兴产业领域专业发展方向特色鲜明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将生物工程技术服务农副产品生化制造新兴领域,在省内外率先提出和培育了“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新兴交叉学科,支撑了专业发展,重点开展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共同规律与共性技术研究,通过生物反应与分离技术创新,对农林生物质资源实现生物转化和综合利用。以酶工程、现代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创新为重点,开发高值生物制品、生物源功能食品、生物源医药原辅料与配料等,着重以农副产品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研究开发功能氨基酸、功能性含硫活性物、功能性生物色素等生物基活性物,进行了创新性前沿探索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发展方向特色鲜明,与省内外同类专业差异化和错位发展。

生物工程学科建设强力支撑了专业发展,省重点实验室、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一流学科、硕士点、国际合作基地等学科平台生物资源研究特色方向,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特色的领域优势;同时社会需求推动专业建设,浙江省以及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企业科技进步、地方经济发展对生物产业的需求,需要大量的生物工程科技人才;十多年专业建设实践证明,生物工程专业农业生物资源应用方向人才培养是成功的,专业通过生物反应与分离技术创新,聚焦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生物转化和高值化利用,培养应用型人才。

2.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企业一线应用型创新人才,依据工程教育先进理念,提出并实践了以学生为中心、成果产出为导向的工程教育先进理念,以实学实效教育培养应用型“三实”人才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加学院加专业管理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实学实效教学,强化三基培养,造就三实人才”;强化在教学管理制度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中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在教学服务中创造一流的教学管理,并力争取得管理成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全面系统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共享企业工程师,强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科研环境达到省内一流,为高水平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

围绕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本专业率先提出和实践了“‘实学实效’教育,强化‘三基’培养,造就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工程、工艺、设计和多学科交叉等方面基本知识,生产、研发、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基本能力,国际化视野、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和创新思维等基本素质培养等“三基”培养。就业率五年超96%,专业相关就业70%以上,毕业生社会声誉好。

针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所教、所学与产业所需相脱钩”和“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相脱节”等问题,本专业立足于我国传统实学思想与现代实学理念,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务实办学精神,从①为谁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②人才培养的内容是什么;③谁来培养;④在什么载体中培养;⑤人才培养的手段是什么等五方面为切入点,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出了实学实效教育,构建和实践了强化三基培养,造就具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学生“缺乏理想和专业兴趣、学风浮躁、学习效果差和‘厌学’”等问题,从(1)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建立课程教学新模式;(2)综合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以问题、案例和项目为导向,建立课堂教学新方法;(3)加强平时考核,多种考核方法并举,建立学生学业评价新体系;(4)因材施教,以点带面,树立学习榜样,推进优良学风的形成等四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了能有效帮助和鼓励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好环境。

“实学实效教育,造就三实人才生物与化学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获浙江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大众化与数字化环境下化学类基础系列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获浙江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3.打造“两师”结合的教学团队支撑特色专业发展的教学队伍

围绕国家、浙江省和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根据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近5年引进了10名学科带头人和海归博士,外送4名年轻教师出国进修、12名教师下企业锻炼、3名教师高校深造、15名教师在我省生物经济发展领域担任各类学术兼职和团队科技服务工作,95%以上教师承担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领域科技创新课题,目前以形成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一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师资队伍。本专业打造企业与海外背景的教师和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两师”结合师资团队,构建具企业背景、海外背景专职教师团队,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为兼职教师团队,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4凝练和培育了一流学科建设体系支撑专业建设和发展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在全省率先凝练并培育了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学科特色体系,即以农业生物资源为原料,替代日益稀缺的矿物质资源,通过生物转化、化学转化、过程工程技术等手段,研究和开发生物源绿色化学品与医药原辅料、生物源新材料与能源、生物源功能性食品与配料等。


任:吴元锋,联系电话:0571-85070398,邮箱:wyfhz@126.com

执行主任:沙如意,联系电话:0571-85070393,邮箱:sharuyi@zust.edu.cn




专业教师名单:

毛建卫  刘士旺 申秀英 吴志宏 黄俊 吴元锋 魏培莲 戴德慧 胡伟莲

蔡成岗 龚金炎 葛青 沙如意 王宏鹏 于林凯 鲍文娜  柳永 肖竹钱

Q1:生物工程专业是学什么的?

生物工程的学习和研究对象从微观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到微生物的个体或群体如细胞、细菌、病毒等;再到复杂的生命个体如动物、植物甚至人;直到宏观的生态环境,如生态修复、环境生物工程等。既有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对生物分子和生物体的改造,例如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得到性能更好的酶;也有利用工程技术将生物科学的发现变成产品,最经典的实例是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但在其发现之初,大规模制备很困难,其价格昂贵,难以为普通人接受。生物工程的知识解决了青霉素的大规模制备过程的各种问题,例如大规模液体发酵、产物的高效分离与纯化,等等。

因此,学生需要以人类生物产品需求为导向,通过学习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性地设计、优化和改造生物体系与功能,着重解决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与工程问题,将生命科学的研究发现转化为实际产品或过程和系统,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Q2: 生物工程专业就业情况如何?

生物产业是朝阳产业,很多大型制药、食品和环境公司都是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我们专业的同学将掌握生物工程相关技术,如提取分离技术、发酵技术、分析检测技术及相关的工程方面的知识,制药、食品、环境、能源、日化、生物医学等行业是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就业面非常宽。生工专业学生很多被大企业,如可口可乐、贝因美、双峰乳业、辉瑞制药、九源基因等公司录用。

另外,我们专业考研率较高,每年约有16%的学生考上中科院、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的研究生。还有一些同学出国深造、考上公务员等

Q3:生物工程专业有哪些核心课程?有何教学特色?

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技术、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艺学原理等。

专业基础课程拥有4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个省级教学团队,本专业强调实践教学和国际合作办学,通过增加企业一线现场式教学、产学合作开放办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增强同学们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开设“双语课程”和“引进国外优质课程”、邀请国外知名教授进行课程教学等,培养同学们的国际化视野。同学们还将有机会在第四学年赴日本福山大学、佐贺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做毕业论文。

Q4: 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水平如何?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被列为浙江省“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有较强的办学水平。师资方面,生工专业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18人,工程背景14人,海外留学背景7人,省级、校级人才荣誉10余人次,生师比较高,师资力量雄厚。另外,我们还聘请10余名知名学者和企业家为客座教授,来给本专业学生上课。学科平台和硬件水平上,本专业是首批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拥有生物化工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引进大院名校科技创新载体等,仪器设备总值1200余万元,实习和就业基地20多家,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

生物工程最吸引我的——

生物工程将最新的生命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工程领域的应用,在我们现今的生活中已经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生物产品进入普通老百姓的手中。进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生活的成本。而且生物工程的技术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以生物质为原料进行绿色加工得到绿色安全的生物产品。同时生物工程还具有高效性的特点,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对“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生产大量有用代谢产物。这样的特性突破了以前我们制备合成过程中的投入大而产出小的特点,胰岛素的制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生物工程学习的过程是充满趣味的,从了解酸奶,酒类的制备到筛选特定的工程菌株,从小型的实验制备到大型的工程投产,这些过程都能让我们对生物工程制品有一个全新的了解。我校拥有“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优秀的师资团队,良好的实验设备,为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提供了的充足的资源。

——大学三年级级吴颖倩

最初选择生物工程这个专业的原因是出于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对微观世界的好奇激发了我的探索精神。从微观上说,在这里可以感受从分子到基因,再到细胞最细微的动态变化,而这一切每天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对这个专业越深入,就会越着迷。另外,生物工程本身又是一个交叉学科,在环境、制药、食品等领域也能发挥一定作用,能够将生命科学领域的成果应用到工程领域的实践中去,具有其实用价值。最重要的一点是,未来社会需要建设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生物工程必将有极大的用武之地,生物质能、环境治理、生物制药等等都需要一大批生物类的高级人才冲锋在前,所以,进一步深造更能开发本专业的潜能。

—大学三年级张新凤

生物工程的研究从微观的氨基酸到宏观的生命个体,无一不囊括在内。它不仅仅是在实验室内做科学研究,更是着重解决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在产业中的应用,把研究成果造福于人类。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安全的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高,将我们在实验室内研究的成果用于为社会服务,从而达到加快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是很多人这一生最大的追求。生物工程的研究产品一贯遵循自然法则,与环境友好相处,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和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不同,以生物工程为方法进行制备的产品成果必将以它独特的优越性在未来资源与能源市场占据巨大的份额。这也就意味着,从事生物工程的研究,不但能满足自身的存在条件,更能为国家乃至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这也是生物工程吸引我的地方。

                                                         ——大学二年级级徐维亮

生物工程专业02级校友聚会我校杭州小和山新校区